“人不通古今,牛马而襟裾。”
孩子学校征集书法参赛作品,要求内容选取积极向上,健康有趣,内涵丰富的古今诗词、对联、格言、警句、散文,或者自作诗词、美文。
他持笔很稳,笔画有力,喜欢站着悬臂书写,但是运笔中的提、按、顿、挫很无章法,虽然我欣赏他的字中带出的心性特点,但是从书法技术角度,他距离展示还很远。
隔着升降桌,他在他那半享受他的阅读,我在我这边规规矩矩临帖,书房顶灯之下,桌面之上,台灯宁静的光象一顶帐篷护着上班族与学生的闲暇。实在不愿意花时间在没有趣味的匆忙应景上,比如各种展示孩子风采的网络拉票,比如没有难度的低幼展示。但是因为自己不喜,就强势替他决定,也难心安。
“参加吗?写什么?”心里窃窃想,让孩子自己烦恼去吧。有勇气参加,就得有勇气自己去接受结果。至于是知耻而后勇,还是仅仅被创伤,哪里是当妈的能去预设的呢?并且也正是这些的不确定,才成就生活启承转合中的希望嘛。
“我想参加。就写人不通古今牛马而襟裾。”孩子很认真的思考了一会儿回答。“教我吧,我想写好。”
突然就有种犯晕的感觉,眼前浮现漫画里最诙谐的经典桥段“一个人物眼睛闪星星,一个人物头上乌鸦飞”。 “人不通古今,牛马而襟裾。”我在给他讲《柳条柜子精》这个故事时,至少在这句话上滔滔不绝了30分钟,从这句话的出处韩愈的《符读书城南》,到朝鲜对中华文化的孺慕,到中朝渊源之子与周武王,到爱学习的世宗大王、爱看书的宋太宗说开卷有益……儿子提出的这句秒杀了我预想的所有内容!为什么我能想到的仅仅是我见到过的别人书法作品中写的内容呢?为什么我想到的是让他网上找个作品照猫画虎呢?
“人不通古今,牛马而襟裾。”人如果不通过学习了解古今文化,那么活着也就象是穿着人类衣服的牛马。韩愈在这首诗中强调“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并指出了方法“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勾画了学习的意境“灯火稍可亲,简编多名誉”,棒喝了学与不学的差别“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
心甘情愿的拿出了半晚上时间查书法字典,为这句话找出整体协调且适合孩子笔触的每一个字的写法,裁纸、画格、写出样板。愿意学习的人,值得去帮助与等待。
“人不通古今,牛马而襟裾。”回望韩愈的时代,窃喜生在当下的幸运,随时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就拥有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