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文苑
最后一个游侠
作者:鄢唯  发布时间:2020-06-05 15:24:46 打印 字号: | |

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记录了一个叫做郭解的大侠的故事。

故事大概意思是,郭解年轻的时候完全是个目无法纪的混蛋,为了一点小事就杀人,后来年岁增长其思想行为发生转变,往来乡里行侠仗义,擅长主持公道,颇受敬重,成为了大侠中的大侠。长期的游侠事业让他收获了一大帮死忠粉丝,这些粉丝对郭解的尊崇到了无以复加之地步,极端到了听不得别人说郭解一句坏话,尽管郭解本人尽力低调谦逊为人,但粉丝一而再再而三打着维护郭解的旗号杀人。最后郭解被朝廷拿获,大臣公孙弘认为郭解犯了大逆不道之罪,郭解最终被朝廷族灭。

看完太史公的故事,只感觉郭大侠死得有点滑稽,这完全是一个偶像被粉丝害死的故事。

但郭大侠死得冤枉吗?未必。

郭大侠被太史公列入《史记·游侠列传》专门提及,说明郭大侠的事迹和案子在当时很有些影响力。作为太史公亲笔认证的游侠代表,郭解之死,基本上是皇权消解和挤压民间权力生存空间的牺牲品。

什么是游侠呢?游侠基本上是一类社会知名人士:他们性格上豪爽大气,喜欢交际,社会关系复杂。观念上轻生重义、言出必行。作风上尊崇江湖规矩,轻视国家法律。行动上古道热肠,解危济困,排忧解难。

如果一定要为游侠找一个形象,可以类比马龙白兰度的“教父”和冯小刚的“老炮儿”,将他们综合起来,得到一个亦正亦邪、既无赖又光辉、有时流氓有时正义的人物模样,即为游侠。

司马迁在郭大侠的故事中,其实通过千秋笔法,已经点到了其身死族灭的原因。一一细品,郭大侠之死,其实在意料之中。

死因之一,违法犯罪。“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休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杀人,藏奸,私自铸钱,盗掘坟墓,过去可谓无恶不作。年龄增大后,“其阴贼着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仍然有为小事突然发怒杀人的情况,藐视他人生命,可谓不知悔改。如此多的犯罪事实,至少可以说不杀不足以平官愤。

死因之二,带坏青年。“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年轻人都把郭解当成偶像,受郭解行为的影响,会形成自以为是、藐视法律、破坏法律实施的不良风气。

死因之三,邀约人心。“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馀车,请得解客舍养之。”“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驩解。”大家都归心于郭大侠,争着为其效劳,半夜上门讨教,还为其供养门客。就算迁徙之后,关内的人居然也闻风而动争相结交,郭解和他的粉丝们的眼里,可有朝廷存在?

死因之四,结交高官。“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卫将军为言:‘郭解家贫不中徙。’上曰:‘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解家遂徙。”郭解的势力大到竟然说动了卫青替他求情免除迁徙,卫青是汉朝功勋,大将军,汉武帝的回话其实已经透露出皇帝对郭解的不满了。

死因之五,身边人行事乖张。身边人既包括亲属,又包括粉丝,“轵人杨季主子为县掾,举徙解。解兄子断杨掾头。由此杨氏与郭氏为仇。”“已又杀杨季主。杨季主家上书,人又杀之阙下”。县掾代表国家,砍了县掾的头,县掾家人到皇宫告状时还在宫门口将人杀掉,这基本上是走上了对抗朝廷的路了。而“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极端粉丝,因为一句对郭解的负面评价,就杀人断舌。身边人如此残忍,郭解其实难逃其咎。

郭解有五个必须死的理由,其实正是汉朝政府打击游侠的重要原因。郭解死后,游侠并未完全消失,而是以另外的形式活在历朝历代,但最终都不复当年掌控基层权力乃至挑战皇权之盛景。毕竟国家的核心权力只能有一个。


 
来源:重庆法院网
责任编辑:渝五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