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文苑
微宣讲|王菲:我的十年普法路
作者:王菲  发布时间:2023-07-24 10:19:18 打印 字号: | |


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书记员  王 菲


“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司法事业的要求。做好青少年普法,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法治的种子,就是在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我加入“小公民法律课堂”的讲师团队,成为一名光荣的普法工作者已经十年了。我很荣幸的是,我的十年工作经历与新时代十年大致同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说,新时代十年,我们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上持续用力。我的十年普法路,就是新时代“法治从娃娃抓起”的缩影。

回首这十年,这条普法路上有坚持——我和孩子们始终在一起,把自己摆在少年普法的事业中去。始终满怀期待,不忘初心,坚持做分内的事,做该做的事。十年前的我,是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刚刚加入“小公民法律课堂”的时候,我的内心其实是忐忑的。我没有讲课的经历,而我的听众主要是大大小小的孩子,他们可爱但也活泼,如果不感兴趣就很难集中精力。而法律知识是严谨的,一严谨了就不容易讲得有趣,就抓不住孩子们的心。初次上台前,我用了笨办法,在家一遍又一遍地演练课件,一次又一次地背诵教案,把我要说的话,甚至是笑话、题外话,都一句一句完整写下来,黑笔写课程的内容,红笔标注对应的肢体动作和补充的说话内容。我在努力地用“不好玩”的备课方式,让法律知识“好玩”起来。那一次我走下讲台时,看到孩子们眼中有光在闪烁,我知道他们听进去了,甚至有一个小同学在写感想卡时说,“我再也不校园暴力了,因为这样会被抓,会失去自由。”这张感想卡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我下决心要为孩子们点起熹微灯火,照亮他们平安成长之路。

这条普法路上,还有相遇——“小公民法律课堂”走过了很多小学和中学校,让成千上万的孩子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接受了法律知识的启蒙。我们和孩子们的法治缘分也在这“川流不息”中建立起来。有一天,“小公民法律课堂”来到某个中学,讲完课,一个中学生走到我身边,认真地告诉我,其实他小学就听过了我的课,升入中学再听一次,觉得很亲切,对其中的内涵也有了自己新的理解。在众多的一面之交中,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再遇之缘,这件事我始终记在心头,记住的不仅仅是和他的再次相遇,更重要的是,在他人生的每个重要阶段,都有一座法治灯塔,为他的成长保驾护航,这正是“小公民法律课堂”这项普法工作的意义啊。

这条普法路,更有共情——如今的我做了妈妈,这个新增的身份,让我看待这些孩子们多了母亲的视角。为万千孩子扣上法治的第一颗扣子,不只是关心扣子扣得“对不对”,还要关心扣上之后“冷不冷”。我要将法律知识用母亲的口吻传递给孩子们,让他们感觉到,冷冰冰的规定和案件背后,有情感,有爱,关心着他们的当下,更注视着他们的未来。而台下,我把自己当成孩子们真诚的朋友,和他们交流更多普法之外的知识。曾经有个小女孩在课后说,觉得法官这个职业很棒,自己想学法律,今后也想成为法官。我注视着她的眼睛,就像我第一次上完课之后孩子们的眼神一样,闪烁着星星和光芒。我鼓励她认真学习,用良好的成绩和健全的人格,为自己把握住机会。我相信她,也很期待,今后在某个时间,我也会像遇到听过我们课程的小男孩一样,在法院遇到这位新来的同事吧。

这条普法路,必定有传承——我曾经与只比我女儿大一点的小朋友有过交流,来到幼儿园,看着孩子们可爱的模样,我能感受到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虽然还很小,但我们交流很顺畅,他们表达清晰,知识面也很广,他们的回答也总能给我带来灵感的火花。作为普法工作者,作为母亲,我明白那是 “小公民法律课堂”正在为更加幼龄化的孩童编织一件法治的外衣。我相信,“小公民法律课堂”会一直走下去,我更相信,不仅仅是“小公民法律课堂”,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法治之手,会紧紧地牵着我的女儿,保护着和我的女儿一样的孩子们,稳稳地走在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上。

新时代在延续,我的普法之路也在继续。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衣服上的扣子扣错了,可以重来。人生的扣子扣错了,重新扣好就很难。在孩子们价值观养成的路上,法治教育一刻也不能缺席,我今天分享的故事,只是万千少年司法故事的一部分,这十年,我们每一个青年普法干警,始终奋进在这条法治关爱之路上。我,还有更多的我们,会带着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法治的热情,对孩子们的关爱,走好这一个十年,下一个十年,一个又一个十年,努力将司法关爱编织成释放温暖光亮的网,为孩子成长的未来铺路。全力以赴,努力为孩子们的人生扣好每一颗扣子。


 
来源:重庆五中院
责任编辑:渝五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