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文苑
微宣讲|徐一佳:以人民的名义
作者:徐一佳  发布时间:2023-07-26 10:34:16 打印 字号: | |

民四庭法官助理 徐一佳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全院干警纷纷把“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12字总要求付诸行动。

作为一名青年干警,如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智慧之海中找准自己的锚点,让理想之舟扬帆起航?带着这个疑问,我翻开了党的二十大报告。

我发现,“人民”这个关键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出现了百余次。“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位置最高、分量最重。“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而在法院的名称中,“人民”二字决定了法院的属性。是的,我们的法院是人民的法院。我好像找到了自己的锚点。

但是接下来,我又有了新的疑问:“人民”是什么样子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继续追寻,直到我看到了他们——受伤的外卖员小哥、重返职场受歧视的二胎妈妈……众多有着“急难愁盼”需求的劳动者。

我是一名来自民事审判第四庭的法官助理。我们民四庭,每天打交道的,就是这些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而这些劳动者,就是需要我们用司法温度去守护的人民。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做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平台主播这些“新业态”工作的劳动者越来越多。新形势带来了新问题。如何保障“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权益,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上人民群众给我们出的一道新考题。除了解决欠薪、工伤赔偿等传统劳动领域的纠纷外,我们还需要破解“新业态”劳动关系难认定、工伤无赔偿、社保零缴纳等新问题,让快递小哥、外卖骑手这些“新业态”劳动人民有尊严、有保障。

那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该如何去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怎样不断提高法律水平、政策水平、做群众工作的水平?这一次,我选择到身边去寻找答案。

我身边最大的“官”,是“书记”。“书记”们常挂在嘴边的是“老师,你不要记错地方了哦,我们在经纬大道486号,不是你一审去的那个地方哈。”“老师,上周才开了庭,我会尽快给你寄判决的,下周就能拿到了。”“唉,我这周排了20个案子,要抓紧时间了。”原来,“书记”们眼里,对待当事人耐心,就是对待群众的真心;他们用工作的速度,守护着司法的温度。

而另一群人,一边喊着:为什么“员外”总是受伤?为什么“员外”总是心碎?但在编写优秀案例、发改分析、撰写学术论文时,处处是他们的身影。你要问他们苦不苦,累不累,他们会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多学点,多干点,没错的。”

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名字叫“麦霸”,他们的自选曲目永远是“我第一个合议!”“我的案子要合议一天。”“昨天开的今天必须合议。”……你要问他们为什么效率这么高?他们只会笑着打趣你:难道你忘了“迟来的正义非正义”?也还有他们——一边嘟囔着“我要退休了,遭不住了哦”,一边又同时戴着老花镜和放大镜扒拉着卷宗。你说让他省点力气,他还要生气,严肃地跟你说:案子无小事,当事人的事,不能有一丁点马虎。再看看他们坦荡的笑容,就知道他们用自己的一生给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洁白无瑕的答卷。

你见过法学教授在法官会上为了工伤保险基数的计算面红耳赤、激烈争吵吗?我见过。但我还见过,法学教授拿到当事人送的锦旗时,笑得像个孩子。我还见过,“行走的教科书”和“两个火枪手”刚刚才为了辩明是不是存在虚假诉讼而进行语速极限挑战和法条储备量的“巅峰对决”,但一转身面对着当事人时,他们又化身为知心大哥、调解达人,游刃有余地把矛盾纠纷的“硬骨头”化成了服判息诉的“绕指柔”。

从这些我身边随处可见的平凡人、平凡事上,我找到了答案,我学到的是“审案细致、判决精致、服务极致”。

但我却依然还有疑问,我们个人,用自己的力量去守护人民,但这样的力量会不会太渺小,我们在工作中做的点滴对老百姓来说是不是依然不够?

这时,耳边传来了庭长的声音:“今年,我们发布了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回应了老百姓最关切的法律问题,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接下来,我们还要积极推广二审独任审判新模式、深入推进全流程网上办案、争创精品法律文书……”我豁然开朗,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集体的力量却是无限的,在坚持人民至上、践行司法为民的道路上,我们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人民是你,人民是我,人民是他,人民是亿万中华儿女的总称。光荣属于人民,幸福属于人民。我们一起,化作推动时代大潮奔涌向前的激流,共同铸就这个伟大的时代。作为人民法官,我们要永远记得自己来自人民,也必将为捍卫人民而奉献自己的终身。



注:

“书记”:指书记员。

“员外”:指法官助理。

“麦霸”:指争先恐后合议案子,要求第一个发言。


 
来源:重庆五中院
责任编辑:渝五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