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过个节回来,突然发现工作没了!”2024年元旦刚过,重庆市綦江区某企业职工老刘高高兴兴去返岗,结果企业门口贴着的一则通知让他的心沉到了谷底。
该企业因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将老刘退回了劳务派遣单位。而紧接着,劳务派遣单位以劳动合同期满终止为由告知老刘不再续签劳动合同。
算算春节就快到了,没了工作的老刘欲哭无泪。
“不能一声不吭就把我们裁了,必须有个说法!”跟老刘一样遭遇的还有20多名劳务派遣工人,突然没了谋生的渠道,满脸愤怒地涌入綦江区人民法院“讨个说法”。
因涉及民生、矛盾大、人数多,綦江法院组织该企业和工人代表进行了第一次诉前调解。
“我们理解工人的愤怒,但企业正在优化产业结构进行重整,需要精简人员提高效率,我们也没其他办法!”企业代表无奈倒苦水。
“企业完全不尊重我们,说开就开,开可以,必须赔偿到位!每人两倍赔偿金!”工人代表情绪激动。
由于双方分歧太大,这次调解没能成功。老刘等23人陆续进行起诉。
“怎么既能让企业顺利转型升级,又能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还有很多工人在观望,处理不好可能造成更糟糕的局面。”承办该系列案的綦江法院民三庭法官邹平一度苦苦思索。
同样的思索不久后也发生在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
依据市委政法委、市人力社保局、市高法院等9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实施方案》相关要求,綦江法院向重庆五中院民四庭汇报了案件相关情况。
重庆五中院“第一时间响应”,指导綦江法院争取人大代表、人社局部门、所在街道等多部门联动调解,并反复讨论调解方案,以期将矛盾化解在初期。
于是有了第二次接待各方当事人的“背靠背”调解。
“企业不转型升级迟早被市场淘汰,你们也要理解企业的难处。”邹平劝解道。
“说没有感情是假的,我们也不希望企业破产,但是我们以后怎么生存?企业至少要对我们有个交代,我们只是想要应有的尊重。”工人们很委屈。
“都是工作了十多年的老员工,确实奉献很多,我们也想尽力补偿。但是他们要得太多了,我们现在资金紧张,无力负担。”企业代表在电话另一头说。
如此多次和双方沟通后,邹平心里有了调解成功的“谱”。
4月9日下午,綦江法院启动“群发性劳动争议多方联动机制”,邀请了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和社区代表、人社部门工作人员一起到法院进行第三次庭前调解,市五中法院民四庭副庭长张雪方等人也受邀到院指导,与其他代表一起进一步明确了调解方案。
正式调解开始,双方对赔偿数额仍各执一词,场面一度进入白热化,工人们包围了企业代表,差点动起手来。
“大家要心平气和地商量,声嘶力竭地吼解决不了问题,主要还是要讲理,双方之间差距已经很小了,互相退一步就成功了。”市人大代表邓煜坤从企业和劳动者的利益出发,分析得失,稳定双方情绪,让当事人放下心理防备,引导双方互谅互让。
邹平认真听取各方主张,逐项计算各项损失数额和诉讼成本,解答双方疑虑,释明法律后果,并根据各方诉求提出了具体方案:“每人一倍补偿金,再额外给每人相应补偿,双方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工人代表商量后一致同意。但企业代表为了难:“我方也同意,但暂时拿不出这么多钱,能不能缓缓再支付?”
“没有诚意就算了,不能拖时间,必须马上兑现!”工人们怒了。
眼看又要失控,邹平立马给出解决方案:“企业和劳务派遣单位各负担一部分,先兑现工人的钱。你们之间有合同可以再商量解决办法。”
“没问题!”企业代表干脆表态。
后又经过四小时磋商,双方就各项细节达成一致意见。至当晚11点40分,最后一份调解笔录签署完毕。
第二天上午,企业代表到法院给付了部分款项,承诺剩余款项将在4月18日之前全部付清。
“祝你们早日找到心仪的工作,是企业对不起你们。”“祝企业早日渡过难关!”“越来越好,赚大钱!”……前几天还剑拔弩张的双方真诚互道祝福,脸上都是笑意。
市人大代表邓煜坤全程见证后感慨道:“从他们的笑脸上,我真正体会到司法为民不是一句空话。法院树立大审判工作格局,运用枫桥经验,发挥综合治理联调功能,主持妥善调结这批国企破产重整案的衍生案件,有力地服务保障了‘三攻坚一盘活’。”
邹平也很欣慰:“这一系列案从立案到调解结案最长用时23天,最短只有8天,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不过看到他们这一番‘变脸’,一切都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