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文苑
经纬青年说|从“心”出发,筑牢反腐防线
作者:宋爽  发布时间:2024-11-28 16:18:01 打印 字号: | |

民三庭法官助理     宋爽

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院工作人员理应是正义的捍卫者,是法律的守护者。但是,法院工作人员执法不公,办人情案、办关系案,一步步迈入深渊的事件依然偶有发生。事实再一次告诉我们,在腐蚀的字典里,你找不到刀光剑影,也没有硝烟弥漫,却足以侵蚀人的灵魂。

作为一名法官助理,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心出发”,筑牢反腐的防线。

一、“心”是不忘初心

初心,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着不同的意义。在年少时的学生时代,觉得未来还是一片混沌,以后的学习方向、从事职业的类型都还只存在于未知的剧本当中,而舞台的幕布还没有打开。但我们在课本里读到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短短一行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清新淡雅、洁身自好的花之君子,我们懂得了廉如深池幽莲,不言而芳。

十年寒窗,无论法律是不是你的第一志愿选择,你应该都还记得法制史老师给你讲的古代的“法”字写作“灋”,其字形由三个部分组成: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从“廌”(一种传说中的独角神兽),象征着法律具有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圣性,赋予了法律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从“去”,即“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恶扬善的意义。一笔一画体现的都是公平正直、刚正不阿。

所谓的初心,是赤诚、挚爱、勤勉、忠谨的拳拳之心, 不忘初心,腐败的种子便失去了滋生的土壤。

二、“心”是衡平之心

法官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再复杂纠结的案情,也要抽丝剥茧,作出公正的评判。一把尺子裁判案情的是非曲直,一盏天平则要放在心中坚定守护。

古语有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廉洁修身,乃齐家之始,治国之源,平天下之基。在法院这个大家庭,各位前辈法官对助理谆谆教导、关爱有加,而我们也在数量庞大的案件中对法律知识进行最纯粹的实践。作为一名司法裁判者,职业操守要求我们通过居中裁判维护公平正义、惩恶扬善,公正高效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为我们的心灵提供了很高的价值情绪滋养。摒弃物质生活的攀比,追求丰盈的精神世界,内心始终保持一份宁静与清明,在面临各种诱惑围猎之时,才能不为物质的诱惑所动摇,坚守内心的真实与善良。

三、“心”是悠悠我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描写的是主人公对心爱之人的思念,用在这里比喻我们心中最为在意的、时刻记挂在心的人或者是事物。在我们观看的警示教育片中,往往让我们最揪心和叹挽的就是腐败落网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被抓获归案后,想到无法陪伴自己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而流下悔恨的泪水。一支烟、一杯酒、一番恭维话……“一”点而已。吃一点、贪一点、沾一点算不了啥!可这都是腐蚀的攻击点,有了一就会有二,于是一而再、再而三,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丧失理智,走向腐败的深渊。有权力的地方就会有腐败的滋生,记挂在心中的在意的人和执着的信念,就是驱散阴暗的暖阳。

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在法院工作的这些年,我听说也见证了许多法官拒绝接受当事人赠礼、宴请甚至是高温天气下勘验现场的一瓶水,这些严于律己的言行也是我们应该效仿的。

筑牢反腐防线,内在修养尤为重要。从心出发,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虽不能效仿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亦可做到,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来源:重庆五中院
责任编辑:渝五宣